今年以来,铁厂炼铁车间加强班子建设,加强队伍管理,车间面貌发生较大变化,经济技术指标也有了新提升。
班子拧成一股绳
明确责任,分工协作。设备主任不仅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,还在大修技改时抓好技术指导,保障改造项目进展顺利。生产主任在做好日常的生产任务的同时,抓好炉长、值班员的业务能力水平提升。生产过程中,工段、班组通过车间的统一组织协调沟通,有效组织生产活动。通过这些措施,既各司其职、各负自责,又加强合作,合作沟通,促进了车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“碰头会”促工作开展。在炼铁车间,班子间实行班前班后“两小会”制度,即每天早上上班前,主任书记和分管副主任就当天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,车间有统一的工作任务,车间主任进行详细分工,车间没有较大的工作任务,每位分管副主任就自己分内的工作进行简短汇报。一天的工作结束后,大家再回到车间,对今天的工作进行介绍汇总:什么地方操作工艺有改动,什么设备改造完成了,哪个现场进行了整改,进展如何?有了工作碰头会,车间对生产有了全局性的把握,极大推动了车间工作的开展。在各工段班组内,车间也提出了工作要有打算、有实施、有总结的“三有”措施。车间副主任王仁勇说:“车间对工作有了安排,我们有了打算规划,工作开展起来有条理、有责任心。”
实行“交叉式管理”。责任明确了,车间为保证管理全方位覆盖,不留死角,要求管理干部还要在各自责任范围内实行“交叉式管理”。所谓的“交叉式管理”,就是在现场检查时,我在我责权范围外发现了问题,有权利跟义务对问题进行指出责令改正,并将问题通报给分管人员。尤其在发现与安全有关的问题时,相关人员更是丝毫马虎不得。这一管理手段也需要管理干部极大的责任心,要求不能只盯住自己手里的活,要有大局意识。车间在生产会上强调,作为领导干部,车间内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影响企业利益,我们端着企业的碗,就要看好企业的锅,维护企业的利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。车间维修班班长于洪亮说:“现在,无论时车间那位分管主任过来,都像是一场综合检查,哪里出了问题都不行,不知不觉,班上的整体工作态度和面貌有了很大提升。”
用制度管人
制度是生产人员的“作业指导书”,有了制度,有了大家的共同遵守,工作才能有章可循,有理可依。
抓指标考核。为提高岗位人员生产积极性,车间将厂部下达的指标分解到班组,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指标考核。在炼铁车间,考核的主要内容有产量、准号率、焦比三项。这三项指标考核都有相应的奖惩机制,谁在哪一个班次哪一项或几项考核达不到规定要求,就会受到一定数额的处罚。不知不觉,车间整体工作就会被带动起来。正如车间主任张丰伟说的:处罚不是目的,我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考核,提高工作积极性,使车间的生产有一个较大的提升。
抓科学操作。走进一号高炉值班室,炉长宋龙正在根据电话数据汇总,认真填写高炉操作日志。放下电话后,他又目不转睛的盯着眼前的显示器闪烁的风温、风压等数据,对喷煤、热风等岗位发送操作指令。宋炉长介绍说,高炉是我们生产的重要设备,我们也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。为保障高炉发挥出它最大的潜能,创造出更大的效益,我们就要摸透它的脾气,争取多干活、干好活。我们是高炉的直接操作者,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学习高炉操作知识,多走、多看。此外,车间还不定期组织值班员、热风、喷煤、富氧等相关人员坐在一起,相互交流平时生产中的心得,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和改正,今后如何操作才能配合更加默契。不知不觉,这样谈心式的小会既拉近了各个岗位人员的关系,也无形中让操作水平和能力更上一层楼。
抓安全管理。一季度,炼铁车间在生产上取得了好成绩,在安全上,也没有出现一起工伤,这得益于车间内部自上而下开展的对标安全管理标准化,安全管理不走形式、不留死角。岗位员工在设备操作、巡检巡查上,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向车间分管领导汇报,及时排除隐患,不带病作业。劳动?;び闷费细癜凑展娑ㄅ宕?,尤其在涉及到高温、煤气、高空作业点,本着为企业、为员工负责的态度,互相监督检查,发现问题立即纠正,人人都是安全员,人人都有维护安全生产的权利和义务。管理人员在进行岗位巡查时,安全问题是一个必选项,对发现的有安全不符合项,视情况进行处罚,逐渐养成全员重安全、要安全、会安全的氛围。
抓纪律约束。纪律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有力保障,一支松散无组织的队伍谈不上战斗力。炼铁车间通过规章约束、增强凝聚力、巡查检查保证队伍的纪律性。由书记带头,管理人员参加,不定时对哥哥岗位进行巡查,尤其在夜间和重要岗位,一经发现有不遵守劳动纪律的,严格按照车间规章进行处罚。严格管理带来的,是在各个岗位,员工一心把精力放在工作上,操作准确无误,细心观察各项技术参数,生产顺行得到了有效保障。
调动全员积极性
有责任心,有担当,有积极向上的职工队伍,企业发展才会长盛不衰。
提升每个人的工作责任心。车间生产,每一道流程都十分关键,责任心至关重要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许多岗位都实现了半自动化控制。但是有了自动化,不意味着岗位工能当“甩手掌柜”,反而要更加盯紧数据变化,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调节参数,还要随时查看机械设备运转是否顺畅?数据是否精准?这样的责任心,依靠的是车间的反复强调、责任的倒追和对鑫山的忠厚情感。称量班长张立军说:“在鑫山干了多年,深刻感到我们和企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,企业效益好了,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,对企业生产负责,就是对我们自己负责。”
激励机制见成效。车间进行的各项考核,都出台各项激励政策。比如你的班次内出铁都达到标号要求了,车间会给予一定的奖励。这样,当班职工干好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。你的班次生产130吨,我就想办法通过加强精细化操作超过你,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。此外,在日常工作和重大技改项目中,主动参与的热情也逐步提高:车间来了脱硫剂、主沟料,大家都主动过去卸车,2号高炉热风炉倒球,大家加班加点地干,苦了点,累了点,但没有怨言。员工老张说:“反正是自己的活,早干完,早利索。”
修旧利废节降成本。在炼铁车间,设备种类繁多,日常设备维修改造投入大,车间要求各个班组要下气力进行修旧利废,降低生产成本。铲斗虽然看似是耐用件,但是由于使用频率大,也极易损耗。通过对其认真测量,车间决定自己进行加工。利用设备改造剩下的边角料,成功试制,不仅节省了采购费用5000多元,而且更加耐用。水泵房水泵维修以前出现问题基本靠外协,不仅产生不菲的外修费用,而且维修时间长,耽误使用。经过车间组织人员技术攻关,现在自己就能进行维修。高炉炉前泥炮由于使用强度大,环境恶劣,需要经常外协保养,维修人员摸透了其结构和工作原理,自己动手拆解保养。
对照差距补短板
生产工艺向先进水平看齐。在高炉操作上,通过组织学习高炉操作知识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、实践交流检验等方式,做到操作向一流水平看齐,利用好现有装备,练好操作内功。生产遇到难题,采取逐条摸索研究的办法予以克服。生产副主任于永臣说:“在一号高炉复产后,大家都在不断根据生产的新要求进行不断学习,摸透了高炉的脾气,在生产中就能根据炉况及时调整工艺,对症下药,才会药到病除,高炉顺行,获取最大的效益。”
提升队伍素质。经常性的开展与生产有关的业务培训。用开生产会与专题培训的方式,对车间全员进行业务培训,在课堂上,技师、炉长、分管副主任就是老师,员工就是学生,就在生产中有疑问、难以理解的问题,在会上提出来,大家互相探讨分析:风机为什么会“憋风”?眼镜阀出了问题该如何维修?喷煤、富氧达到多少合适?不知不觉中,大家学到了专业知识,岗位操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。
做好设备维修维护。以设备点检巡检为突破,严抓设备维护维修。车间设备管理要求把点检巡检分成三部分,一是岗位工班前班后点检,按要求填写点检表,保证顺利交接班;二是班组长、工段长定时巡检,查看设备运行状况并进行评估;三是由设备副主任带队,不定时进行设备检查,查出的问题责任到人,按照车间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处理。对易损和经常需要更换、维修的设备进行登记,在进行设备维修期间,对需要更换的设备及时更换,能维修的进行维修,对登记在册的但仍能正常使用的,查看是否能使用到下次检修事件,而不是为了省事全部一换了之,避免了过度维修,节降了生产成本。设备副主任张涛说:“设备管理是看不见的效益,管好了,省下来的也很可观。车间有要求,在成本上,咱能省一分是一分。”
地址:山东省乳山市胜利街76号 电话:0631-6662435 邮件:gsbgs@whxinshan.com